宠物医生在线咨询 回到首页
公告图标

回到顶部 医师

猫咪怎么驱虫?90%的铲屎官都做错了!

2025-02-21 18:31:33
猫咪驱虫分为体内驱虫和体外驱虫,2~6月龄的幼猫需要保持每月进行一次体内驱虫,6月龄以上的猫咪可以3个月进行一次。如果猫咪经常吃生肉或外出,建议保持每月一次。常见的体内驱虫药有芬苯达唑、阿苯达唑、吡喹酮等,一般是口服药片,可以混在猫咪爱吃的食物里,或者用喂药器直接喂。体外驱虫一般建议一个月一次,如果猫咪不喜欢外出,秋冬季节也可以考虑2~3个月做一次。常见的体外驱虫药有福来恩、爱滴克(非泼罗尼滴剂)等,一般直接滴在猫咪后颈的皮肤上即可。

很多铲屎官可能有过这样的疑问:“猫咪怎么驱虫啊?我明明按时给它驱虫了,怎么还是有虫子?”其实,给猫咪驱虫看似简单,但很多铲屎官在操作过程中都踩了坑!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猫咪驱虫的那些事儿,帮你避开90%的常见错误!

猫咪怎么驱虫?

一、猫咪为什么要驱虫?

首先,咱们得明白,驱虫不是“没事找事”,而是为了猫咪的健康!感染寄生虫(比如蛔虫、绦虫、跳蚤等)不仅会让猫咪营养不良、拉肚子、皮肤瘙痒,还可能传染给人类,尤其是家里有小孩的,更要注意!

常见寄生虫有哪些?

▶体内寄生虫:蛔虫、绦虫、钩虫等,主要影响猫咪的肠胃健康。

▶体外寄生虫:跳蚤、蜱虫、螨虫等,会让猫咪皮肤发炎、掉毛,甚至引发过敏。

猫咪驱虫

二、猫咪驱虫的常见误区

误区1:猫咪不出门就不用驱虫

很多铲屎官觉得自家猫咪是“宅猫”,不出门就不会感染寄生虫。错!寄生虫的虫卵可能通过你的鞋子、衣服带回家,甚至生肉、蚊虫也可能成为传播途径。

误区2:驱虫药随便买就行

驱虫药不是“万能药”,不同药物针对的寄生虫种类不同。比如,有的药只杀跳蚤,但对螨虫无效。选错药=白驱!

误区3:驱虫一次管终生

驱虫是有周期的!寄生虫的虫卵和幼虫可能无法一次性清除,需要定期驱虫才能彻底解决问题。

误区4:驱虫后马上洗澡

宠物体外驱虫滴剂需要通过皮脂分布到全身,所以一般建议使用前后3天不要洗澡,以免导致皮脂流失而影响药效。

猫咪驱虫的正确方法

三、猫咪驱虫的正确方法

1.体内驱虫

●频率:2~6月龄的幼猫需要保持每月一次,6月龄以上的猫咪可以3个月进行一次。如果猫咪经常吃生肉或外出,建议保持每月一次。

●药物选择:常见药物有普拿杜(芬苯达唑片)、拜耳片剂等,主要针对蛔虫、绦虫等。

●使用方法:一般是口服药片,可以混在猫咪爱吃的食物里,或者用喂药器直接喂。

注意事项:

●喂药前最好让猫咪空腹,效果更好。

●如果猫咪吐药,需要重新喂。

2.体外驱虫

●频率:建议每月一次,尤其是春夏季节,寄生虫活跃期更要注意。

●药物选择:常见的有福来恩、爱滴克(非泼罗尼滴剂)等,主要针对跳蚤、蜱虫等。

●使用方法:将药物滴在猫咪后颈部的皮肤上,注意避开猫咪能舔到的位置。

注意事项:

●驱虫后可以给猫咪佩戴伊丽莎白圈,防止它不小心舔到药物后中毒。

●多猫家庭需要隔离,避免互相舔舐。

3.内外同驱

●频率:一般建议每个月一次,成年猫咪在秋冬季节可以考虑3个月/次。

●药物选择:大宠爱、海乐妙、滴派(吡虫啉莫昔克丁滴剂)等,可以同时驱除体内外寄生虫。

●使用方法:和体外驱虫类似,滴在皮肤上即可。

注意事项:

●选择内外同驱药物时,一定要确认药物覆盖的寄生虫种类是否适合你家猫咪。

●不要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,以免驱虫类型不够全面。

猫驱虫药

四、驱虫的注意事项

1.根据体重用药:驱虫药的剂量是根据猫咪体重计算的,千万别乱用!过量可能导致中毒。

2.幼猫和孕猫要小心:幼猫和怀孕的猫咪驱虫需要选择安全的药物,最好先咨询医生。

3.环境清洁很重要:驱虫的同时,别忘了清洁猫咪的生活环境,尤其是猫窝、地毯等容易藏虫的地方。

4.针对性用药:如果猫咪已经感染了某种寄生虫,一定要选择针对性的驱虫药,购买前先看好驱虫谱!

猫咪驱虫是养猫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,但很多铲屎官因为不了解正确方法,导致驱虫效果大打折扣。希望这篇科普能帮到各位铲屎官,让你家猫咪远离寄生虫,健健康康地陪伴你!

回复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