宠物医生在线咨询 回到首页
公告图标

回到顶部 医师

狗狗怎么驱虫?一文读懂,轻松拿捏!

2025-02-28 17:44:27
狗狗驱虫分为体内驱虫和体外驱虫,体内驱虫建议从45日龄开始,每月一次常规体内外驱虫,直到6月龄。成年后每3个月一次。如果狗狗经常外出或吃生肉,建议缩短至每2个月一次。体外驱虫可以从狗狗8周龄开始,保持每月一次。常见的体外驱虫药有福来恩、爱滴克(非泼罗尼滴剂)等,主要能驱杀跳蚤、蜱虫和虱子。体内驱虫药可以选择拜宠清、犬心保、普拿杜(芬苯达唑片)等,都是口服药物,可以有效驱除蛔虫、钩虫等,部分药物还能预防心丝虫。目前还有很多驱虫药可以同时驱除多种常见的体内外寄生虫,比如滴派(吡虫啉莫昔克丁滴剂)。

养狗的朋友们都知道,驱虫是狗狗健康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。寄生虫不仅会让狗狗感到不适,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,甚至传染给人类。那么,狗狗到底该怎么驱虫呢?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聊这个话题,让你轻松拿捏狗狗驱虫要领!

狗狗怎么驱虫?

一、狗狗常见的寄生虫类型

在开始驱虫之前,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狗狗可能会感染哪些寄生虫。寄生虫主要分为两大类:体内寄生虫和体外寄生虫。

1.体内寄生虫

●蛔虫:最常见的一种,幼犬感染率较高,可能导致腹泻、呕吐、营养不良。

●钩虫:通过皮肤或口腔感染,会引起贫血、消瘦、便血。

●绦虫:可以通过跳蚤传播,可能会在狗狗的粪便中看到像米粒一样的绦虫节片。

●心丝虫:主要通过蚊子传播,严重时会危及生命。

●鞭虫:感染后可能导致慢性腹泻和体重下降。

狗狗驱虫

2.体外寄生虫

●跳蚤:会让狗狗瘙痒、抓挠,可能导致过敏性皮炎,还可能传播绦虫。

●蜱虫:不仅吸血,还可能传播莱姆病等疾病。

●虱子:会导致皮肤瘙痒、掉毛,影响狗狗的情绪。

●螨虫:包括耳螨、疥螨和蠕形螨,会导致皮肤问题,如瘙痒、脱毛等。

狗狗体外寄生虫

二、狗狗驱虫时间与频率

驱虫并不是一次搞定的事情,而是需要根据狗狗的年龄、生活环境、健康状况等因素来制定计划。

1.幼犬

从45日龄开始,每月一次常规体内外驱虫,直到6月龄。

2.成年犬

☼体内驱虫:每3个月一次。如果狗狗经常外出或吃生肉,建议缩短至每2个月一次。

☼体外驱虫:每月一次,尤其是在春夏季节,蜱虫和跳蚤活跃的时候。

3.特殊情况

☼如果狗狗已经感染寄生虫,需要根据兽医建议进行密集驱虫。

☼怀孕母犬在配种前和分娩前也需要驱虫,具体时间请咨询兽医。

狗狗驱虫药

三、狗狗驱虫药怎么选?

市面上的驱虫药五花八门,铲屎官们可能会挑花了眼。下面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常见的驱虫药类型:

1.体外驱虫药

●滴剂:常见的有福来恩、爱滴克(非泼罗尼滴剂)等,能驱杀跳蚤、蜱虫和虱子。

●喷剂:适合快速见效,但持续时间较短。

●项圈:像索来多这样的项圈,可以持续释放药物,提供长时间的防护。

2.体内驱虫药

●片剂:常见的如拜宠清、犬心保、普拿杜(芬苯达唑片)等,都是口服药物,可以有效驱除蛔虫、钩虫等,部分药物还能预防心丝虫。

3.综合驱虫药

●目前市面上的很多驱虫药可以同时驱除多种常见的体内外寄生虫,比如滴派(吡虫啉莫昔克丁滴剂),既可以驱除跳蚤、耳螨、蠕形螨等体内外寄生虫,又可以驱除蛔虫、钩虫、鞭虫,预防心丝虫。

在选择驱虫药时,一定要根据狗狗的体重、年龄、健康状况以及生活环境来选择,最好咨询兽医的建议。

狗狗驱虫注意事项

四、驱虫前后的注意事项

1.驱虫前

○健康检查:在给狗狗驱虫前,最好先带它去做个健康检查,确保没有其他健康问题。

○观察狗狗的状态:如果狗狗正在生病、怀孕、哺乳期或者准备打疫苗,驱虫前一定要咨询兽医。

2.驱虫后

○观察反应:有些狗狗在驱虫后可能会出现一些轻微的副作用,比如呕吐、腹泻等。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,一定要及时联系兽医。

○保持清洁:驱虫后,保持狗狗的生活环境清洁,避免再次感染。

狗狗的驱虫工作看似简单,但其实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。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到各位铲屎官,让你们的狗狗健康快乐地成长!

回复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