宠物医生在线咨询 回到首页
公告图标

回到顶部 医师

怎样给猫咪体内外驱虫?从选药到操作的全流程指南

2025-03-22 18:11:47
幼猫建议从45日龄开始进行驱虫,体内驱虫和体外驱虫都是1个月一次。6月龄以后,每个月进行一次体外驱虫,2~3个月进行一次体内驱虫。体外驱虫药一般是外用滴剂,主要针对跳蚤、蜱虫和螨虫,常见成分有非泼罗尼、阿福拉纳、塞拉菌素等。使用时,需要根据猫咪的体重确定好药物剂量,然后滴在猫咪颈后肩胛骨之间的皮肤上。体内驱虫药主要针对猫咪常见的体内寄生虫,比如蛔虫、绦虫、钩虫、鞭虫等,常见成分包括米尔贝肟、吡虫啉、芬苯达唑、阿苯达唑等。一般需要空腹喂食,部分药物可以随餐服用。

夏季调研数据显示,75%的宠物医院接诊过因寄生虫感染导致贫血、肠梗阻的病例。寄生虫不仅危害猫咪健康,还可能通过环境传播给人类。因此,定期给猫驱虫是每位铲屎官的必修课!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科学地为猫咪进行体内外驱虫,并结合一些宠物医生的建议,帮助您更好地保护您的爱猫。

怎样给猫咪体内外驱虫?

一、猫咪驱虫时间表

幼猫期(0-6月龄):从45日龄开始进行驱虫,体内驱虫和体外驱虫都是1个月一次。

成年猫(6月龄以后):每个月进行一次体外驱虫,2~3个月进行一次体内驱虫。

特殊时期:配种前1周、分娩后2周、手术后恢复期需专项驱虫方案

怎样给猫咪驱虫?

二、驱虫药物的选择

1. 体外驱虫药物

作用:主要针对跳蚤、蜱虫和螨虫,常见成分有非泼罗尼、阿福拉纳、塞拉菌素等。

注意:猫咪不能使用含有除虫菊酯成分的驱虫药。

推荐药物:

爱滴克(非泼罗尼滴剂):可以有效驱杀跳蚤、蜱虫和虱子,价格低廉。

②大宠爱:可以驱杀耳螨和部分体内寄生虫,还能预防心丝虫,缺点是价格比较高,而且对蜱虫无效。

2.体内驱虫药

作用:主要针对猫咪常见的体内寄生虫,比如蛔虫、绦虫、钩虫、鞭虫等,常见成分包括米尔贝肟、吡虫啉、芬苯达唑、阿苯达唑等。

推荐药物:

普拿杜(芬苯达唑片):广谱体内驱虫药,可以有效驱杀蛔虫、绦虫、钩虫和鞭虫等线虫感染。

②吡喹酮片:对绦虫的作用很强,适合进行针对性驱虫。

猫咪体内驱虫药

3.体内外同驱

作用:能同时针对多种体内外寄生虫,使用起来更加方便。

推荐药物:

滴派(吡虫啉莫昔克丁滴剂):可以驱杀跳蚤、虱子、蛔虫、钩虫、鞭虫等寄生虫,还能预防心丝虫,虫谱多达12种。

猫咪体内外驱虫药

三、猫咪驱虫药的使用方法

1.体外驱虫滴剂

▶根据猫咪的体重确定好药物剂量,不同品牌和型号的驱虫滴剂剂量可能有所不同,务必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。

▶准备好驱虫药、伊丽莎白圈(防止猫咪舔舐药物)、纸巾或棉签等辅助工具。

▶固定好猫咪别乱动,用手轻轻拨开猫咪颈后肩胛骨之间的毛发,露出皮肤。

▶将驱虫药滴管对准暴露的皮肤,轻轻挤压滴管,将药物分3~5个点滴在皮肤上。

▶滴完药物后,给猫咪戴上伊丽莎白圈,防止猫咪舔舐药物出现中毒反应。

注意:使用体外驱虫滴剂前后48小时内,不能给猫咪洗澡,以免影响药效。

猫咪驱虫的正确方法

2.体内驱虫药片

▶确定药物剂量,将药片放到喂药器中。

▶固定好猫咪,把药片放到猫咪的舌根处。

▶将猫咪的嘴巴合起来,让它的头部向上,等它把药片吞下去再松开。

猫咪体内驱虫的正确方法

四、常见认知误区纠正

误区:“我家猫不出门不用驱虫”

真相:人类鞋底携带虫卵的概率达34%,空调管道发现跳蚤案例占比17%,所以猫咪即使不出门,也可能通过其他渠道感染寄生虫。

误区:“洗澡可以替代驱虫”

真相:洗澡仅能清除25%的体外寄生虫,无法去除大部分螨虫、虫卵和体内寄生虫。

误区:“驱虫后马上见效”

机制:多数药物需24小时起效,绦虫节片可能持续排出3-5天。

定期驱虫不仅是基础养护,更是阻断人畜共患病的重要屏障。建议建立驱虫日历,与疫苗计划联动,每次驱虫后记录猫咪体重、反应等数据。当遇到复杂寄生虫感染时,应及时送检粪便样本进行PCR检测,针对性选择驱虫方案。

回复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