宠物医生在线咨询 回到首页
公告图标

回到顶部 医师

猫咪健康必修课:怎么判断猫要不要驱虫?

2025-03-22 18:17:47
判断猫咪是否需要驱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。首先,观察猫咪的身体状况,如果猫咪出现消瘦、腹泻、呕吐、肛门周围有白色小虫子爬行、毛发变得粗糙、无光泽、经常挠痒、蹭屁股等症状时,那很可能需要驱虫了。其次,如果猫咪经常外出,或者生活环境比较潮湿、卫生条件不佳,感染寄生虫的风险就会增加,需要定期进行驱虫;最后,即使是家养的猫咪,也可能通过接触其他动物、食用生肉等感染寄生虫,一般建议定期进行预防性驱虫。

“我家猫从不出门,也要驱虫吗?”“猫身上没虫子,为什么还要定期驱虫?”如果你也有过类似的疑问,一定不能错过今天这篇科普文章。

事实上,全球约75%的猫在一生中会感染至少一种寄生虫,而许多寄生虫感染初期并无明显症状。今天,我们就来和大家聊聊:如何科学判断猫咪是否需要驱虫,以及背后的关键逻辑。

怎么判断猫要不要驱虫?

一、寄生虫的隐形威胁

寄生虫对猫咪的危害远超大多数主人的想象。以常见的蛔虫为例,其幼虫可穿透肠道进入肺部,引发咳嗽甚至肺炎;绦虫通过跳蚤传播,会抢夺宿主营养导致贫血,严重感染还会导致肠套叠、扭转甚至破裂;心丝虫虽在猫中感染率较低(约10%),但一旦发病致死率高达90%。

更需警惕的是,约60%的寄生虫是人畜共患的。比如弓形虫可通过猫粪便传染给人,孕妇感染可能导致胎儿畸形或流产;蛔虫幼虫若误入人类眼球,可能造成永久性视力损伤。

因此,驱虫不仅是保护宠物,更是守护全家健康的第一道防线。

猫要不要驱虫

二、怎么判断猫咪要不要驱虫?

如果铲屎官发现猫咪出现以下症状,可能是感染寄生虫的迹象,需要考虑给猫咪驱虫。

1.排便异常:交替出现腹泻和便秘症状、粪便带血色或白色虫体

2.经常呕吐:间歇性呕吐,呕吐物可能发现白色长虫

3.毛发粗糙:毛发干枯无光、脆弱、容易脱落

4.皮肤问题:皮肤出现丘疹、瘙痒、结痂、增厚等症状

5.体重变化:食欲旺盛但体重下降,幼猫发育迟缓,腹围变大

6.异常行为:频繁抓咬腹部或后肢、频繁摩擦肛门

7.经常咳嗽:可能是蛔虫跑到肺部,或者感染心丝虫、肺吸虫的症状

8.体表有虫:身上出现跳蚤、蜱虫,或者耳道出现大量棕褐色蜡质分泌物(耳螨症状)

怎么确定猫要不要驱虫?

三、专业诊断方法

很多寄生虫感染是无法通过肉眼确定的,比如体内寄生虫和螨虫。当铲屎官怀疑猫咪身上有虫,但又无法直接确定时,建议带它去宠物医院进行专业检查。

▶诊断螨虫:可通过皮肤刮片在显微镜下观察。

▶诊断肠道寄生虫:可进行粪便检查和腹部超声检查。

▶诊断血液寄生虫:比如心丝虫、弓形虫等,通常需要进行血液检查。

怎么给猫咪驱虫?

四、怎么给猫咪驱虫?

1.体内驱虫

○驱虫频率:45日龄-6月龄的幼猫需要一个月进行一次,6月龄以上的猫咪通常建议每3个月进行一次。

○药物选择:预防性驱虫可以选择普拿杜(芬苯达唑片),如果猫咪已经感染了某种寄生虫,则需要进行针对性用药。比如,绦虫感染可以使用吡喹酮片,球虫需要使用磺胺类药物等。

2.体外驱虫

○驱虫频率:一般建议每月进行一次,尤其是在跳蚤和蜱虫活跃的季节。

○药物选择:常用的体外驱虫药物包括吡虫啉、非泼罗尼等,比如爱滴克(非泼罗尼滴剂)滴派(吡虫啉莫昔克丁滴剂)

猫驱虫

注意事项:

▷驱虫药需按体重精准剂量,严禁犬用驱虫药用于猫

▷滴剂需直接滴在皮肤上,而非毛发

▷驱虫后48小时内避免洗澡

▷驱虫后观察24小时内是否出现呕吐、腹泻等不良反应

研究发现:定期驱虫的猫比未驱虫猫平均寿命延长 1.8-2.5 年。因此,为了猫咪的健康,大家应该定期进行驱虫,而不是看到猫咪身上有虫或出现感染寄生虫的症状才去给它们驱虫。

回复(0)